top of page

影響李登輝一生的其中一本書《出家人及其弟子》

已更新:2021年6月14日

今年7月高齡98歲的前總統李登輝去世,這才將所有關於他的報導好好地閱讀,大致都有提及影響他一生最重要的三本書:德國文豪哥德的《浮士德》、 日本作家倉田百三的《出家人及其弟子》、 英國作家湯瑪斯卡萊爾的《衣裳哲學》。好奇之下,想好好閱讀這幾本書,了解阿輝伯在這三本書參透了甚麼人生意義。

前總統/台灣民主之父李登輝

先前在圖書館借了《浮士德》,不知道是不是版本翻譯的問題,有點讀不下去,這次借到日本作家倉田百三(1881-1943)26歲寫下的名著《出家人及其弟子》,已被翻譯無數,他終其一生被病痛、死亡威脅,因此對於生命的理解極為深刻。而《衣裳哲學》到現在還是找不到中文版本。


《出家人及其弟子》以一種佛教的形式,似乎訴說著基督教的教義。以劇本對話的方式撰文,因此容易閱讀,而且也打破了日本佛教的常規,書裡的佛教平易近人,讓人對於他的說理較能接受。



第一幕 從地獄逃生的道路


做事粗暴易結仇,到時你連覺都睡不好。有人說,挨別人的撈叨能睡著覺,嘮叨別人難入眠。(p.25)


左衛門:這個世界的本身就是像我們強加其惡,我一心想作為善人終身為善,但正因如此,反倒遭人的傷害,所以我覺得不能終身為善,要嘛就是死,要嘛就是討飯。我一死,老婆和孩子太可憐。可是叫我站到別人門前,乞討一份憐憫,我也做不到。所以除了做惡人,我沒有別的道路可走。雖這麼說,我的內心還是受到了譴責。


親鸞:你的痛苦是所有人應該都有的,只有偽善的人才沒有這種痛苦。獲得了想變善的願望,正視自己的心,而且還能忍耐這種正視的人,就會像你一樣痛苦,我尊重你的痛苦。修行數十年,我的願望沒能實現,我感到絕望,所以我相信,人是無法變善的,絕對不損人的事是做不到的,這種命運早就安排好了。(p.56-57)

>>這段實在很療癒,原來人本性有惡是正常的,善與惡是同時存在的,而人類總是在兩邊拉扯,導致痛苦。這一段也使我想到了基督教,人一出生就是有罪惡,有業力的。


如果你覺得只有積善才能去樂土,那就沒有路可走了。但我相信,那怕是惡,也能依靠其他法門去樂土,這就是愛,是寬容,是超越善和惡而發揮作用,這個世界就是依此力量被支撐起來的。(p.59)

>>這段也很基督教,而且後半段還說著佛會救我們,就跟基督教的神愛世人相同。


親鸞:人在家,但心可以出家,不要講究形式。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



第二幕 世上沒有不造罪的戀愛


孤單的時候就想孤單。命運正在訓練你。無論甚麼事情,都要一門心思堅持下去。不要扭曲,不要蒙混過關,不要欺騙自己,忠實地服從自己的心願。能掌握這些就行了。到底甚麼是自己的真正心願,這並不是一件馬上就能明白的事情,因為我們自己會製造出許多迷惑,但是,人只要認真的話,就可以發現智慧,而且還可以磨練智慧。(p.83)


親鸞:我恨自己生活中的偽善。天底下難道就沒有不說謊的生活嗎?

唯圓:萬惡之中沒有比偽善更惡的東西,您以前說過,偽善者比殺人犯難離佛還要遠。

>>這段很喜歡,因為本身非常討厭偽善者,雖然有時候很恨自己的真實,恨我的真實不小心傷害到他人,因此常常在偽善與真實之間拉扯與痛苦。


親鸞:還有一些人做出小小的善事就不承認自己的惡,這樣的人是偽善者。(p.87)

>>我的詮釋是:提醒世人不要以為做了點善事就多偉大,而忘記自己做了甚麼壞事。


簡單、單純就是我們的榮譽。(p.100)



第三幕 靈魂的深處滿是孤獨


年輕充滿了錯誤,但它使我們逐漸心明眼亮,看清人生的真實姿態。年輕時,除了用年輕的心用力地活,別無他途!揮灑你的青春迎向命運吧!因為,沒有放膽揮灑青春的人,是無法擁有餘韻深遠的晚年啊!(p.136)


堅強的人會擁抱這樣的寂寞而活著,如果寂寞就是人類的命運的話,那我們就必須接受這個寂寞。(p.140)


世俗的不和諧誕生於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傷害。(p.141)



第五幕 戀變成罪


不要裁決對方的善與惡。出手制裁的話,那是無邊無際的,我們只能祈願並保持心的寧靜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(p.220-221)


我們是被創造出來的東西,所以我必須從創造者的一方去發現自己的命運,這就叫「歸依」。製陶的工匠哪怕對一把泥土也會設法做得很美,而不會故意做醜吧?


「我想這樣」只是人的希望,而命運卻是「我被規定成這樣」,於是命運蹂躪著希望,無論多麼純潔,無論甚麼願望。(p.226)



第六幕 最遠的,也是最內在的和平!


我一生都接受命運、熱愛命運才到了今天這一步,一路為了命運而來,與反叛命運的心搏鬥。休戰的喇叭就要吹響了,我將站在裁判面前,做為與惡搏鬥了一生的人,做為一個勇敢的戰士,衝進那佈滿靈魂的虛空,然後我將戴上桂冠,在佛的面前跪下,承認所有的一切。(p.261)

363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