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讀書筆記《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》-1

一、前言

*為自己而活 》想想看,你有為誰而活嗎? 我沒有為誰而活(因此覺得隨時死掉也沒關係..呃,因為如果為誰而活的話,擔心對方會傷心難過啊,所以就會好好活著,如果有天我有老公小孩,可能也會擔心他們難過?那這樣算為他們而活嗎?) *有條件的愛都是一種交易和控制,無法長久 》想想看你身邊現在有哪些關係是有條件的 年輕的時候很常會去看對方可以給我什麼,或是對方想要從我這得到什麼。其實很多關係都是交易,例如砲友,為了身體的需求和陪伴,不過這應該不能歸類成愛,就像建立在金錢交易的職場關係也不會有愛吧。和父母的關係我覺得有時候他們是無條件但有時候是有條件,因為有時會情緒勒索或是要求一些回報,但最近媽媽好像好一點,比較不會這樣勒索,也許跟他的能量有關。 *無條件的愛是沒有交易、沒有條件、沒有批判,書上舉例太陽。覺得我的房間超級無條件愛我!(可以用這種感覺去感受何謂無條件) 》想想看你遇過或者現在有什麼關係是無條件的愛 最近覺得跟閨蜜的愛好像是無條件的愛,我不會求她有回報,雖然有時候覺得他都不主動約,但後來習慣也接受這就是他,我自己約起來不就好了嗎,計較什麼呢?似乎自己能量不好時會變得有條件的愛,因此要察覺自己目前的能量而小心這樣的念頭和行為。

綜合起來,想問問,每段關係都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嗎?還是可以區分? 想想看房間對我的無條件愛,大概可以懂如何無條件愛自己,就像房間怎麼愛我一樣。 重點是,對自己是無條件的愛,永遠把自己擺在第一位,照顧自己的心情、意願、喜好優先順序。 再來才是無條件愛著的關係,而這樣的關係必須是在自己可以的範圍和界線,因為「自己」是第一優先順位。 而不會是打著無條件愛的名號,什麼都順著對方。關係還是有分親疏遠近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1-1 愛自己之前要先了解自己


*對於不了解的事物容易有恐懼,容易被控制 *如何了解自己呢?察覺自己現在的情緒和行為,然後問為什麼


為什麼我沒有好好支持好朋友跟曖昧對象一起買房,以及他現在想找正職工作的事情? 思考後覺得,我可能在吃醋或是害怕好朋友離我越來越遠,時間不夠用,排不出時間來聊天相聚,玩在一起。表面上好像是擔心他,關心他(也是真的很擔心,但我比較希望自己的角色是純粹的支持,而不是一直唸和一直問他、打醒他或點醒他)。 我為什麼擔心他離我越來越遠?因為如果他的價值觀變了,好像比較難連線,沒有時間聯絡感情就疏遠了等等。到時候我就失去這位可以玩在一起的好朋友了。 現在想一想,是不是其實真的好朋友不會因此變遠,因為還是會想辦法連線? 我可以接受他價值觀改變,我也可以接受他有正職工作,我可以接受他有喜歡的人,但我不能接受萬一這不是他要的生活,讓他過的不開心或生病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1-2 刪光別人,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*當我們把「所有」動力押注在未來,無法專注當下,則無法享受本身的快樂 》你有哪些事情是押在未來?哪些事情專注當下? 工作賺錢繳房貸是押在未來,希望未來有房子住而有的犧牲。諮商、打球都是專注當下,諮商是想要了解現在的自己,不是為了未來有好的親密關係,或是未來更快樂,而是專注在當下,想要知道為什麼自己這樣,遇到問題想要了解,而不是為了未來。打球也是在當下,當下開心、不管輸贏,沒有為了未來一定要進步,只是為了運動而打球或上課,沒有進步也沒關係,打球上課的當下開心就好。以上即可發現,享受當下不想未來的活動比較快樂。 *學習找到你真正想要的(人事物)是一生中很重要的功課 舉例:我們常常活在別人的眼光中,擔心別人覺得我長得不漂亮,做事情粗魯,急躁,總是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,卻沒有關心自己快不快樂或現在情緒好不好。 舉例:看到別人做瑜伽姿勢很美麗,跟別人比較之下感到自卑,或是想證明什麼,都失去了做瑜伽的本質與專注當下。 (世上有很多人,關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比關心別人多;關心自己給別人什麼印象比關心自己多) 》舉例說說有什麼事件你也是如此?忘了本質呢? 以前學生的時候看同學買衣服、鞋子、包包,看到大家都有,覺得自己也應該要有,就會跟著買,沒有認真想是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。 看朋友出國去日本哪裡玩,也覺得羨慕想去,沒有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或喜歡那個行程。 發FB文章是真的想分享還是想炫耀,發文真正的本質和目標是甚麼。 *刪除對別人眼光的依賴,才可以真正面對自己,才能真正關心別人、看到別人,而不是比較或恐懼 》請說說哪件事讓你覺得你刪除了別人的眼光,因此不恐懼也真的看見別人 獨自旅行的時候我刪光了別人的眼光,不是很在意別人怎麼想我,但好像沒有看見誰。 朋友炫耀他買了精品,乍聽之下,不自覺會有點羨慕,自己也想要有,但停下來思考會發現,我從來沒有念頭要買這個,於是有看見他買東西的開心和求得認同,而不會有比較了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1-3 甚麼是真正的自己 (圓圓的故事,不能自在地說出自己的需求,久而久之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) *不知從何開始,我們活在別人的眼光中,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 >> 想想看,有哪些事件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,滿足別人的期待,而不是為了自己 工作時的我,在很痛苦時,都是為了滿足老闆、同事的期待,事情的推進,完全不是為了自己,而且很多交際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,無法做自己,因此許多應酬交際讓我非常痛苦,無法享受當下,但先前有發現,如果我轉換視角,當作是去聊天,學習,了解這些叔叔阿姨們的有趣之處,那麼會舒服很多。 >>所以是不是要去轉換/找到"為了自己"的點,才能讓不喜歡的事情變成不那麼討厭,甚至有趣。 (好值得學習喔,就像是要在工作中找樂趣?) 1-4 你不需要成為某個更好的別人 *弄丟自己的人有個特質,因為不確定自己是誰,所以都透過別人眼光自我確認 *每一份自我懷疑和否認,都是內在自我的消耗和分裂,而降低我們的力量感 *自我苛責不會讓自己變更好,只會看上去很好而讓你疲憊不堪,因為都在取悅他人、獲得認同、向他人證明自己,因為對自己沒有足夠的愛和認可,所以要透過外人來確認自己的價值。 *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,所有的成就都是交換和消耗。 *為別人而做都是一種交換,因為你想從他身上拿到東西,進而被控制而不自知。例如:名、權、金錢、被愛、被理解、被關心、被重視等等等。如果沒有覺知和成長,那麼就會被操控。 *你做任何事都為自己而做,沒有期待、沒有附加條件,如此一來做這件事本身就滿足了,活在當下且專注、喜悅。 >>想想看,以上六點你有甚麼例子可以舉例呢?正反都可以。 迷失的時候、迷惘的時候,的確好像都活在別人的眼光,難怪這麼痛苦。自我懷疑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,會讓我們失去自信,因而降低我們的力量。自我苛責也是一種內耗,所以也會降低力量。為別人而做,總是有許多的期待和交換,當對方無法供給、滿足你的期待時,你會有很大的失落和失望,因此千萬不要為別人而做。我打羽球完全沒有期待,連要求自己進步的期待都很少(難免還是會希望別人稱讚我進步),因此我不會有苛責、過多的期待、失落、失望,而降低力量與消耗自己。我對諮商也很少有期待,常常要求自己單純是去抒發、去聊天、去討論、去思考,去發現我沒發現的,沒有所謂要自己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快樂的事,所以這件事本身很滿足且喜悅。

21 次查看0 則留言

댓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