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Sunny Chen

運動哲學應用生活-羽毛球教會我的事

已更新:2021年6月14日

運動不只對身體好,其實對心理與團體合作也非常有幫助,到了35歲,跟教練學一年多的球,才深有感受。


從小學就知道自己喜歡羽毛球,高中參加社團也是羽毛球,但後來為了跟好姊妹一起,所以只待了一年就變心去了看起來很帥氣的滑板社,大學一年級也參加羽毛球新生盃比賽,第一輪還是第二輪就慘遭淘汰,學生時期每一次打球都相隔好久好久,也沒有正視或認真想過這事,但不變的是:「我知道我喜歡羽毛球」。

期許自己即使到了60歲還能繼續打球

直到出社會好一陣子,2012年開始在網路上找球友打球,才買了我第一支專業球拍和球鞋(這還是在他們的建議與脅迫之下),於是開啟了持續又斷續的打球人生。只要有空或有人揪,即使是早起我都會排除萬難。記得2012到2013那一陣子,固定每周跟ok哥、Wanni一群人在北投運動中心打球,持續了好一陣子,直到後來大家迷上馬拉松,2014年我環遊世界半年而停擺,但那時最讓我不捨的就是打球啊! 回來後持續找些適合的球友一起打,偶爾也到蘭雅國中或中山國小打,只是因為工作的關係難以固定,常常打一兩個月停兩三個月,武功練起來又瞬間全廢掉的概念,覺得氣餒,直到2018年離開上一份工作,周末不再需要經常工作後,開始找教練學球至今。 「花錢請教練」這事其實考慮了很久,一來是費用不低(還有場地費要支付),二來是擔心三分鐘熱度,學了一半就放棄,想了一圈又一圈,拿過去的心情和事蹟佐證,確定羽球是我畢生嗜好,沒道理不投入,不花功夫,不下點苦心,反正學起來,畢生受用,誰叫我已將他視為畢生嗜好呢。 至目前為止已與教練學球、練球一年半,除了技巧的提升(雖然我提升的有夠慢),意外獲得的是團隊運作的哲學和運動的心理建設,而這些皆可應用在生活或職場上,難怪許多報導建議每個人要有一項運動嗜好,因為那跟堅持、自我對話,以及團隊關係的運作有莫大關係,對人生很有幫助,起碼對我來說。 由於自己的球技不是太好,隊友經常cover我,補我打不到的球,而自己則是在旁邊懊悔或內疚(沒有實際作為),現在換我偶爾可以cover隊友,我卻將責任劃分乾淨,自己的球自己接,不太會cover隊友,兩相對照,覺得自己自私、很糟糕,延伸至生活或職場上,我是否也是一個這樣的人,只做好份內的事,其餘不管,也不是說多管閒事就比較好,而是,是否在能力所及的一點點,多去為隊友做些甚麼,彼此感染下,定能增加團隊氣勢和和諧。(職場另當別論) 每週三光復國小打球,"經理"令我印象深刻,我們程度都普通,但她永遠積極接球,不輕易放棄,而且聰明攻擊,只要跟她同隊,不知不覺會被感染,積極起來,希望我也可以慢慢地朝她邁進。

再來是,下了場願不願意等待隊友長大,陪隊友練習,老實說,我一直以來都是個"靠隊友"的人,也就是程度都比隊友差,由於我的懶散與進步速度慢,隊友逐漸離去,換了角色,當隊友比我差,我是否有耐心且願意等待隊友進步,甚至願意陪公子練劍,這則是高深的學問了 球技很重要,但團隊如何走的遠,則是看隊友彼此的包容與陪伴。(羽毛球雙打兩人就搞得這麼複雜,不敢想像棒球和足球) 應用在生活中,想必也是如此,我們會記得適時包容,但在講求時間快速與效率的風氣下,卻時常忘記長期陪伴。 運動哲學,應用生活,共勉之。

220 次查看1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1 Comment


余大吉
余大吉
Aug 19, 2019

我第一天穿上柔道服就發下豪語,我要幹掉全國第三名雙手舉高,大聲喝斥,結果被摔的頭很痛隔天就不玩了,就這樣成為調侃的話題。(終

Lik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