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來自《無重力星空》的收穫(幕後篇)

已更新:2021年6月14日


展覽現場烏漆麻黑,富有意境

離開前一份做了將近九年的純劇場工作已經一年多,換到一個有點劇場又有點不劇場的工作,然後自稱自己是「劇場邊緣人」,依然會接觸熟悉的領域和產業,但同時又會接觸過去較少接觸的領域,像是展覽、視覺藝術、建築工藝等等。


今年負責的案子「Lab實驗啟動計劃」-《無重力星空》 給了我好多來自各方面的養分,前製期從資料蒐集、展覽名稱、論述,都花了不少心思去構想,擁有一定的自主權,然後再跟共同主辦單位的忠泰美術館一起討論,展覽除了執行,也參與了策展的部分。


記得2月中特地當天來回台中,只為了做功課,把握科博館「漫步太陽系」展覽最後一天,好好地認真了解太陽系,跟小時候讀的教科書已經很不相同,這幾十年來已具有重大進展,如果沒有特地來做功課,我應該寫不出好的展覽論述、也想不出合適的展覽名稱吧!這趟行程對我來說收穫滿滿,不只是展覽內容,還有對「做功課」這件事重要性的體現。


來自劇場的養分


展覽入口處的醞釀區,由於經費不足,無法以木工做隔間,想到了劇場常用的大黑幕,於是透過前同事志峰介紹聚光老闆,跟他借一塊3米5的沿幕,但差了20公分無法落地,正在想要怎麼解決時,忠泰的夥伴維傑提議把綁帶加長,不要綁到頂,露20公分讓幕落地試試,於是找了陳德和幫忙車縫50公分的綁帶,一開始有點擔心天花板漏光的問題,但試過一看,沒有漏光,而且相當完美!



這看似簡單,沒人在乎的事情,對我來說卻極其重要,遇到問題,想辦法解決,還用過去經驗靈機一變,也用到了過去的人脈和資源,突然很慶幸自己待過雲門,待過劇場,不知不覺學得了很多事情,也累積了一些人脈。


這算是第一次做展覽,又是個烏漆麻黑、體驗型的特殊展覽,於是很擔心遊客的安危,劇場經驗又立馬派上用場,那就是充滿器材和烏漆麻黑的後台,我們會怎麼保護舞者?卯起來貼白色膠帶和螢光馬克做指標,再配上美美的工作燈,這一切再度套用在展覽動線與現場,感恩劇場,讚嘆劇場!(容我一拜)


隔一小行如隔一座小山


忠泰美術館也發揮展覽的專業與經驗,忠泰夥伴毓嫻提醒購買藝術品及工程保險,這點跟劇場很不同,我們通常只保人,不會保佈景、道具、服裝和器材,但往往這些佈景、道具和服裝的價值也如同藝術品一樣珍貴與獨一無二,怎麼劇場從沒有保過呢?是經費不足還是保險公司不願意?不禁好奇了起來,也提供了我另一種思考。(小小的一件事又是個養分)


展版的光線一直未定案,不能太亮也不能看不到,還要兼顧美觀與經費,還好維傑利用現有設備架設燈光,我們一起把展版的燈光搞定;展版背面也因忠泰的提醒以黑布包裹,較為美觀。佈幕旁的走道區,也因為做過劇場技術,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外加桿,掛上黑布而製造出正式入口處,又因去年的經驗,在展場裡提供三張長椅,供民眾休息,欣賞展覽。


佈展的過程中,時時刻刻都將過去待在劇場技術的經驗派上用場,深深覺得每個人年輕時都應該去做劇場技術,可以是大學裡的一門通識,而且成就感極高,記得那時候維傑也說他離開劇場進到忠泰之後,也隨時隨地派上用場,好用的不得了。


不得不說,劇場是個偉大的練功場,厲害的演員有多少人是從劇場來的,能夠經歷那種薪水低、工時長、壓力大的環境,都不是假功夫,甚至當音響贊助商阿貴聽到祚石要來協助執行現場演出,立馬說劇場來的一定沒問題,劇場比這複雜多了。後來,我懂了謝盈萱在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時說:「我以劇場人為榮!」的含意,因為,我也體會到了。


隔一小行、一個職務,文化風氣、情緒、做事方法也有差異


劇場有戲劇、舞蹈、馬戲、傳統戲曲等各種劇團,分工又可分為導演、編舞家、設計、舞者、演員、演奏、技術(燈光、舞台)、製作行政等等,每一種團文化不同,每個組文化也相差甚大,當然藝術家也是如此。就如同劇場的藝術家,我遇過很多,但視覺藝術家、裝置藝術家、聲響藝術家還真是第一次工作這麼密切。



與他們工作的過程中,完全感受到與劇場藝術家的不同,他們較為放鬆即興,沒有過多情緒,焦慮程度完全是兩個極端,身為在劇場打混9年的我有點不習慣,他們相對自由,控制慾不這麼強,也沒有這麼計較那幾秒鐘的cue點,瞬間理解劇場藝術家的職業病,畢竟一場完美的演出有多少精準的cue點與節奏,導致也開始投射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,記者會、開會、茶會、見面會、訪談,全都是節奏與流程,每件事都被當成了一場秀在執行,live秀的壓力不焦慮都難。(好吧,也許只有前東家的國寶才這麼瘋,但我已被馴化。)


福瑞老師不愧是台灣聲響教父,聽他談起走入「噪音」這塊領域的歷程,由衷佩服,台灣當時沒有任何資源,也沒有相關學校,他自行摸索研究發展至今,一切都是自學,與阿亂、柏豪、張欣的師生關係亦師亦友,更別說與助理盧藝,沒有高高在上的權威,也沒有不可挑戰的尊嚴,一切都是共享共好,做這些事情更不在賺錢,而在享受。老師已然在另外一種境界,很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。(看完老師的指向性喇叭,已被圈粉)


還記得阿亂在演出現場,鼓勵學生有興趣就繼續鑽研自學,並提醒:「只有在你很懂媒材時,才能玩味、選擇媒材,否則會是媒材選你。」通用在各個領域,沒有一個不是這樣,就跟你會的語言越多,能選的工作或職業越多是一樣的道理。


福瑞老師的助理盧藝,從教職離開一頭栽進「噪音」藝術,師從福瑞老師,但看的出來他們是共學的夥伴,每場表演和彩排盧藝都帶著一台相機和腳架,到處記錄、拍照、錄影,非專業卻也拍得有聲有色,他利用這些機會一直練習、練習再練習,沒有老師教,一樣是自學。他們的態度衝擊了我,也感染了我。


阿強老師則是一位具有極大耐心的藝術家,經常與人溝通,了解彼此,也願意說出各種看法,情緒穩定平和。我們談各種廣泛的社會議題,他總有很不一樣的見解是我想不到的,有時還突破盲點,讓我覺得自己既不夠深入,也不夠用功,還好意思跟人家談這種大議題(笑)。


演出前導覽與須知提醒

展覽期間也有幾度需要做導覽、接受採訪或是對談主持,經驗發現,原來佈展的過程故事很值得一提,那是我過去做為執行而沒有注意到的,這些細節或看似很無聊的小事對觀眾來說卻新奇有趣,因此提醒自己佈展發生的趣事都要記錄下來,作為材料與內容。(身在這產業的自己覺得無聊,但在別人眼裡可是有趣生動的,如何把看似無聊的小事說得栩栩如生則是一大能力了。)


我想把這些過程記錄下來,作為收穫的筆記,有太多可以說,有太多可以寫,也有很多人值得感謝,就像一段旅程裡遇到的人事物一樣。這檔展覽雖然辛苦但很痛快,同時也很愉快,收穫滿滿,謝謝你們!謝謝 《無重力星空》 帶我去旅行,這為期半年的長途旅程。


紀念第一次小小的策展 2019.6.23

109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