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最近決定把自己看到的好影片、好講座、好書,或是任何一個好的談話筆記下來,任何一個對自己有靈光乍現或微妙影響的小事都記下來,透過筆記加深印象,有事沒事翻翻提醒自己,透過筆記反覆咀嚼。甚至,也可從別人消化後筆記的再消化,因為那才是屬於我自己吸收和理解的筆記。」
幾天前看Youtube時隨意點了隔壁一支影片,關於心理或大腦神經的影片,長度還不短,約19分鐘,竟然聽完之後還重複聽一遍,甚至點了其他支影片,可見我對這作者的興趣。於是,有空時搜尋了一下作者"超級歪",於是乎就看到了這2018年講座的影片,這講座筆記分享給大家(雖然我不在現場XDD)。
1. 近期台灣暢銷書都是心靈勵志,再仔細一看,這些心靈勵志都在探討個人,社會問題卻不太去討論。看看世界五百大CEO只有36位是女性,這是個人問題還是社會問題?因此我介紹書籍時,會穿插個人和社會環境,作為平衡報導。
–>的確是別太常常怪自己,不然會得憂鬱症,當然也不是甚麼都怪社會,也許是要分清楚哪些是社會環境造成哪些是個人心理轉念。
2. 愛因斯坦、馬克思等等流傳恆久的各領域專家都是猶太人,這是為什麼?因為猶太人會去質疑問題的前提,問題的預設,問題的背後是甚麼,而不會傻傻的只去想答案是甚麼。
–>超級歪稱這是批判性思考,的確台灣的教育落於慣性的回答解決問題,必須避免這樣的習慣。
3. 我讀書的動力是想解決問題,解決心中的好奇,當距離解決的問題越來越近,就是正向的循環;如果讀書是為了賺錢,發現努力提升專業卻沒有加薪,就會失望,於是自我懷疑,然後惡性循環。因此重要的是,如何找回好奇心。
–>的確很容易陷入做了這麼多事,提升這麼多專業能力,卻沒有升官加薪的慣性思考裡,尤其不再是社會新鮮人,變成資深員工時,很容易落入的思維,因為認為自己夠專業不再這麼不計較薪水的吸收和承擔新鮮事。這樣的思維須時時提醒自己。
4. 猶太人為何如此追求知識,因為猶太人兩千年來沒有國家,他們深信上帝,那會問為什麼上帝沒有給他家。因為想知道這些,所以有了知識的積累。例如台灣人做知識普及的是台灣文化協會(蔣渭水、林獻堂等人),他們被日本人欺負,所以去讀書,讀法律保護台灣人,如何面對當時社會的強權。所以你生命中最痛的那個東西是甚麼?
5. 哲學的起源是解決創傷,有知識的人要怎麼跟沒知識的人共處。蘇格拉底是被民主的判死刑、我們如何跟護家盟共同生活。
–>這真的好難,我要怎麼跟親共的人生活?誰有解答啊XDD
–>光是怎麼跟理念不合的人工作或合作就是一輩子的功課了...
6. 職場啟示錄(性格的腐蝕)1999年的書,描述工作已從固定的單一個工作變彈性化的工作模式,這又如何改變人們心裡。很多的書說了很多事,適用於作者的不等於適用於你,因為你們的背景脈絡不同。
–>所以說啊,人家的成功真的是參考就好。
7. 人類為何工作有兩種說法:
1) 漢娜鄂蘭:蜜蜂工作是本能,自然法則,人類工作是心裡先有藍圖,我如何執行變成具體的藍圖,從中看到自己的精神,可以在成果中看到自己。如果沒有看到自己,那就是老闆在剝削你。如果可以看到自己的精神,人會一步一步傳下去。
2) 布希亞另則認為人類是毀滅跟創造文明的生物,不是積累的動物,當我敢把累積的財富和成果毀滅,代表我是個可以創造的人,相當有自信,因此認為人類一個是創造的文明。
–>大部分的我是漢娜鄂蘭的思考,但想逃離時則變成布希亞的精神(算嗎?根本就是逃避吧! XD)
8. 尼采認為精神有三個階段的變化:
–>駱駝:一直吸收負重,吸取所有知識。
–>獅子:有能力否定知識權威,但你必須先吸收所有的知識才可能否定權威。
–>嬰兒:創造新東西,像小孩以為媽媽在跟她玩、耶穌將舊約改成新約,創造一個新的意義。
9. 質疑一切前提,越被視為共識的事情越危險。知識體系的異質性越高,價值越高。保持好奇創造意義。
–>但沒有共識又會很吵,真是矛盾,不過如果是正向討論,倒也健康。
10. 人類不是長久的,沒有思想,沒有輸出思想則是個死人,意識才是長久的,因此對佛洛伊德來說,書才是有意識的,將意識實體化,因此書本、電影本身就有生命,他們的生命可以超越我們,就像莎士比亞。對宇宙來說人是不存在的,不要覺得人活著很特別。
–>不知道寫部落格算不算是一種思想的輸出?傳遞想法算不算是一種輸出?
13. 現在這個社會運作才存在了400年,過去的社會運作方式是幾千萬年的。
–>的確應該質疑,這樣的社會運作是否可行,是否有更適合的方式。
14. 超級歪最近想研究的議題是憂鬱症,因為身邊太多人有憂鬱症,全世界有6%的人有憂鬱症,也就是有4億的人有憂鬱症,已開發國家較多,因為當你的人生意義是利益,而得到利益的方式一直浮動,那這裡面的人就會很憂鬱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