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Kiki問我:「你甚麼時候變得這麼做自己?」 也有一次思棠問我:「你如此憂國憂民卻還很做自己,怎麼做到的?」
「做自己」在我眼中算是稱讚,但這件事情也不是說變就變,說做到就做到了,而是花了許多精力和時間,去思考自己要甚麼,如何不在意身旁的紛紛擾擾與社會給予的期待,還有無時不刻出現的聲音、自我價值的質疑等等,要通過這些細膩的思考,才能達到別人眼中的「做自己」。
即使到了現在,我都還在練習,怎麼在社會上「做自己」,不給人帶來困擾,對社會利益無害,盡可能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做自己。以下幾個對自己質疑的思考過程,照顧好自己,對社會無害,就是對生命最大的回報吧。
1.不勉強自己去看過多的演出和展覽,想看的或值得的再去看,留時間給自己,希望追求真正內心的聲音,邊緣人又怎樣,適時的接觸,不過度接觸,保持適當的距離。
2.沒有過多的黏膩社交,個性疏離使然,不因看見別人跟團隊或藝術家的關係好、感情好,而感到恐懼、害怕,貶低自己不專業或厭惡自己不愛社交、不會社交,我習慣將工作與私生活分開,好好過生活,畢竟生活的舒適感還是屬於自己的,除非遇到知己(例如曉晶),相處起來輕鬆愉快自在。
3.不求在這圈子做最強、最主流,只求做得開心,可以學到很多事情,獲得許多知識,遇見好玩的人事物,這才是我做這行的動力,也會因為有得玩、有得學又有錢拿而更覺得價值滿滿,也不會因此給自己很多看演出或打交道的壓力。
4.最後,還是要提醒自己,工作凡事與人為善,事情才能更加順利進行。期許自己可以更隨心所欲地在工作上做自己。
想起有陣子,也在思考是否要在FB做個人品牌行銷,嘗試幾次之後,個性使然做不到,就是做不到,因為心裡的那份障礙過不去,還是只想忠於最真實自己的那一面,如果因此沒有發揮影響力,無法接到更多案子,沒有許多好友支持等等,我還是要接受這樣的結果和自己,畢竟沒有強迫自己去做那個在FB上「假面的自己」。
p.s. 這篇文建立的時間超過一年,待在草稿夾好久,如今才完成。
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