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Sunny Chen

如果機械化是為了節省時間,那為什麼我們不能一週只工作20-25小時?

已更新:2021年6月14日

自2014年讓自己放了半年長假環遊世界後,至今已六年,看盡職場與產業生態,對下一階段的生活與職場有些思索與迷惘,也想給自己放些假,充飽電再回來,一定會有不同想法與新鮮感。


疫情尚未爆發前,早已買好機票去歐洲打工換宿務農,到偏遠的法國外島科西嘉和挪威靠近北極圈的Loften,也許擠羊奶、種蔬果、修房子、整理花園等等學習這些不拿手的事情。有多少都市人想搬到偏遠的地方過著單純小鎮生活,又有多少厭世的年輕人想隱居山林,而又有誰真的嘗試或試圖了解自己的能耐,我想知道自己的能耐到哪裡,所以決定跑一趟試試,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,如果短時間都受不了,何來隱居山林之說,就別大言不慚了。


另一方面,我也想嘗試一週只工作20-25小時,其餘時間看書、寫字、看影片、煮飯、運動、遛狗、散步,體會真正的生活,不再被工作壓制、追著跑,也不再有多餘的人際關係與社交,安安靜靜地過生活。


整個計畫相當完美,一來可以學習我完全沒接觸過的新事物(務農);二來可以過想過的生活,好奇自己在沒有工作追趕的壓力下,是否仍可自律地做想做的事情,精進廚藝、寫字創作、保持運動等等;三來想知道自己是否能過著隱居且簡單的日子,斷捨離物質與人際,留下最重要的東西給自己,將時間留給自己。


計畫因為疫情,轉變成目前最適合的樣子


一場疫情,所有機票被取消,這趟旅程沒辦法離開台灣,但對生活描繪的嚮往沒有變,依然希望一週工作20-25小時,其他時間能讀書、寫字創作、維持運動、煮飯,只不過不在歐洲,不是務農,不在山林裡。


務農變成接專案,成為Freelancer,廣泛地接觸不同的工作內容與產業,學習不擅長的技能,增加不熟悉的產業經驗,透過不同的專案和環境,從不同的人身上學習,相比於待在同家公司,更有機、更有彈性。這使我回想起環遊世界那半年,每三到五天換一個地方,換一個host,遇見不同各式各樣的人,從一地換一地,從一個國家換下個國家,讓我看見許多好與不好的文化,這些全是養分。套用在職涯或工作上,不也可以如此不停地學習嗎? 此產業的某些方法,轉化套用在另個產業,也許可成為創新。只要敢跳脫舒適圈,沒有包袱,將一路上所見所聞所學pick up,再混合內化成自己的,那是最好將自己壯大的方式了,壯大自己沒有捷徑,就是靠自己去創造。


不在山林裡,也不在歐洲,於是好好利用熟悉的空間,過著平凡的日子,日復一日過著再平淡不過的日常,體會時間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,而歐洲、山林或務農,只能未來再去了,也許上天想讓我體會「不是只有出國,才能達成自己想到的,真心想要任何事,在哪裡都辦得到。」

6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